查看原文
其他

华师学生,要做“四有”好老师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3-04-30

什么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新时代学生如何担当时代使命

校长王恩科在广州校区石牌校园

用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为华师学子提供前行指引



4月21日上午,校长王恩科在广州校区石牌校园第一课室大楼506智慧教室以“胸怀‘国之大者’   练就过硬本领  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为题,开讲校长2023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来自石牌校园约40名师范生代表到场听课。


课堂上,王恩科带领同学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优势特色,讲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学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华师学子自我成长的目标和路径,激励学生把握发展浪潮、勇做时代的奋进者,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授课内容丰富、层层递进、引经据典,既有理论分析,又有详实数据,引用华师校友、名师的真实事例展开学习,让在座同学印象深刻,深受鼓舞和启发。


  理论阐释解疑惑  



王恩科从“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实现”三个方面出发,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深入理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第一环节。王恩科指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战略支撑,只有准确把握其内涵和重要性,才能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王恩科表示,“双一流” 建设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则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举措。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高水平师范院校之一,是连接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枢纽,是“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抓手,应当责无旁贷、心无旁骛地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注重高水平师范院校教育理念和文化的输出与支援,更加关注中西部师范院校造血功能的提升,直面教师教育的源头和关键发力使劲。



课堂上,王恩科让同学们谈谈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认识。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专业2020级本科生康嘉欣认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体现在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在这一前提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力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努力解决好现阶段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黄晓霞认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王恩科表示,要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希望同学们作为师范生,可以通过自身教育理念和方式等去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2022级的学生张馨文认为,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要立足国情,也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教育模式。


  大学责任明方向  



学校的发展始终与祖国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即“以培养优良师资为己任”,扎根南粤大地,培养输送一大批教学名师、名校长和行业骨干等教育人才,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广东教师教育“龙头”和基础教育“工作母机”。


王恩科带领同学们回溯华师历史,明确大学责任。建校之初,华南师范大学前身——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就胸怀教育救国理想,华师首任院长林砺儒把校训定为“修己立人”。新中国成立后,华南师院承担为中南地区培养高等教师等专业人才的任务,院长陈唯实、汪德亮等坚持教育报国的办学志向,华师人发扬了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草棚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华南师大致力于开展委托代培、澳门办学、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办学,缓解人才不足状况。开创中国电化教育,完成了“一棵树、一株草、一条鱼”的重要贡献,本土培育第一位院士、光学学科奠基人刘颂豪教授。


王恩科表示,华师始终坚持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的主线,以修己立人、创新育人、立德树人为路径。当前,学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教师教育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办学思路,率先实施“新师范”建设,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加快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对学校助力科教兴国战略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2020级本科生颜伊莹认为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研学平台的搭建,在注重科技人才培养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朱纯雪看来,学校应该紧扣“综合”和“师范”两个关键词,在重视创新引领作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培养更多有情怀、有能力和有担当的好老师。


  青年使命担大任  



“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王恩科强调,华师学子应当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广大师范生的殷切厚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王恩科以我校的著名校友、教师为例,阐释了成为“四有”好老师应当具备的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大基本能力。



王恩科以心理学院教授莫雷和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吴颖民的例子,勉励同学们要淬炼师德践行能力,胸怀家国情怀、为国育才、仁而爱人;以我校师范生在多个国家级、省级师范技能比赛中取得佳绩的事迹,激励同学们要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以杰出校友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全汉炎和广东广雅中学党委书记叶丽琳的事迹,鼓励同学们要拓展综合育人能力;以优秀教师代表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何雪梅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永刚的例子,勉励同学们要练就自主发展能力,以心创新、自主学习。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王恩科强调,华师学子应当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珍惜韶华、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骨干专家型卓越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课堂上,就如何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9级本科生林石兰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她认为,要坚定教育理想,涵养道德情操,夯实理论知识,并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2020级本科生戴祥宇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结合自身比赛经历表示,思政课教师要有信仰、有道德、有仁爱之心。王恩科赞扬他们对于“四有”好老师的理解,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党和人民所期望的“四有”好老师。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做最好的自己!”王恩科寄语在场听课的同学,当志存高远,以德立身,潜心问学,爱岗敬业,做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专业学识扎实、赤诚奉献仁爱的好老师。


课后

同学们受益匪浅

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和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责任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良多思考有所得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蔡周彦均表示,校长的“思政第一课”让自己深刻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决心学习和培养这些素质,为成为一名“四有”好教师而不懈奋斗。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宋朗兮感受到了师范生责任之重大,她表示,自己会坚持向优秀的前辈学习,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努力成为知识有广度、思想有深度的“四有”骨干教师,并胸怀“国之大者”,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龚煜珂感到受益匪浅。在课堂中,他看到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对教育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教育者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他表示,自己会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四有”好教师。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柯炜妍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色,并从华师校史和榜样人物中汲取了力量。她表示,教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将用“四有”教师作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练就过硬本领,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将“四有”好老师作为标准

严格要求自己

华师学子坚定不移

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伍嘉明 张恩豪

摄影丨吴建国 陈栩泳

执行编辑丨徐淑仪 段卜文 黄达玮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吴建国 卢嘉裕

关注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